夏华集团创始人—张文华 “做人讲本分,做事守规则。过去他们靠体力、靠技能,如今,只有智慧、眼光、品牌、战略和团队,才是发展的硬道理”。在宁夏夏华畜牧产业集团创始人张文华的眼里,脚踏实地才有资格仰望星空。 在中卫,张文华是个名人,他的创业史,更是一段传奇。他慈眉善目,像是一座山,言谈举止间可以感受到他沉稳、从容、临危不乱。从一个放羊娃到一个企业家,一路走来,种种辛酸苦辣,都在张文华的平淡叙述中一一展现。 1971年,张文华出生在中卫市沙坡头区东园镇史湖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十亩薄地,是一家十口人赖以生存的本钱。十岁时父亲因为超负荷劳作,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当时家里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丝毫拿不出给父亲治病的一点钱来,父亲也因为没有接受到好的治疗而撒手人寰,含辛茹苦的母亲便独自支撑起了家庭的责任和使命。父亲的去世颠覆了张文华的命运,上学三年级因家庭经济困难只能辍学,十二岁就跟伯伯放了二年牛,十四岁到内蒙给蒙古人放了一年羊,用于贴补家用。通过三年放牧生活,张文华与牛羊有了深深的情怀与了解,为张文华在牛羊产业发展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坚强的毅力。 “15岁那年冬天,他挣到了自己的第一笔钱。当时,他手里只有42块钱,拿出38元买了两只小羊羔,后来一转手卖了55元,赚了17块……”张文华说,那是他贩羊生意的第一桶金,让他又激动又兴奋,他也自此开始小规模做起牛羊贩运生意。开朗的性格,精细的心算,豁达的性情,为他“开张”着每一笔生意,他也慢慢发现牛羊肉加工、流通是一个蕴含巨大潜力的市场空间。 1994年,他已经走向牛羊个体流通好多年后,看见了这个行业的商机。凭他多年搞流通积累的经验,认定肉牛养殖行业很有发展前景,于是他向亲戚、朋友东拼西凑,用找来的21张存单去质押贷了1万元。当年买进了20多头牛在家饲养。结果到年底,牛肉价格大涨,每斤牛肉价格从3元涨到了6元,当年就净赚4万多元。在他养牛成功的影响下,他们村有好多人都走上了育肥牛这个行业,他们村还被县上评为养牛示范村,他也成为东园镇规模养牛第一人,得到东园镇政府的表彰奖励。同时镇政府在东园林场给他建了一座能养200头的牛场,还借他10万元流动资金,当时养了200多头牛。 1996年张文华在市场销售牛肉中,发现回族群众吃牛羊肉非常困难,决定成立一家清真牛羊肉销售店,可他本人是汉族,无法满足开店条件。经过多方咨询努力,1997年联合几个回族同胞在中卫开办了第一家清真牛羊肉销售店。为了扩大销售,骑摩托车带年长有威望的回族同胞与各家餐厅的老板做了详细的沟通推广工作,得到了广大回族同胞的认可,销售逐步攀升,当年纯收入达到了20万元左右。 1999年通过这几年开销售店的积累,张文华又投资120万元,与东园镇协议出让了原东园镇的饲料厂,新建了原东园清真牛羊定点屠宰厂,年加工能力为360吨。随着业务不断向外扩展,原生产规模已不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2000年与东园镇协议出让了原东园镇酒厂,建设了存栏3000只羊的育肥厂。 2002年商务厅给张文华的公司批复了宁夏第一家清真牛羊肉定点屠宰厂。张文华又新征了双渠村12亩土地,投资36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封闭式屠宰加工车间和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004年原中卫肉联厂向社会转让,张文华把想买肉联厂的想法告诉了妻子与家里人,家人们都吓坏了,劝他千万不要冒险。张文华不顾妻子及家人劝阻,克服重重困难,投资680万元收购了原中卫县肉联厂(原中卫冷库),注册成立了宁夏夏华肉食品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一个集牛羊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同年经过考察,他与吴忠的牛羊流通商赵某合伙投资760万元,经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政府招商引资,批准新建了一座大型清真牛羊肉定点屠宰厂。这二个项目建成后,当年因牛羊发生疫情,致使两个公司停业三个月,加上流动资金的短缼,张文华压力非常大,但他以独特的眼光与胆略,决定带上团队上新疆开始贩卖羊肉到南方市场,总算渡过了难关。2005年两家公司经营逐渐成熟,当年利润突破了千万,还清了上年二个公司的投资负债,让张文华更加坚定了牛羊产业辉煌的末来。 2006年3月,在银川南门清真寺附近开设门店,成立了中卫市夏华清真肉食品配送中心。同年在上海成立了一家牛羊肉配送中心,通过外部销售市场的扩大,使两家公司业绩逐步猛增。 2006年—2007年,他独具眼光,判断牛羊资源将会越来越少,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感觉牛羊价格要涨,大胆投资1360万元,建设了年出栏1万头牛、3万只羊的中卫市夏华万只肉牛羊强化育肥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结果他的判断得到了验证,牛羊肉从2007年的每公斤12元涨到2010年每公斤40元,让他获利颇丰。 自2007年加入“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后,参加了以曹兵海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科研团队,实施西部高档肉牛培育项目,引进培育了高档安格斯雪花肉牛,成为西北第一家生产高档雪花牛肉产品的企业,同时在曹兵海首席的推荐下,中央电视台7套科技苑栏目编导拍摄了“张文华养出了高档肉牛”的宣传片,至此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一致认为张文华养殖加工高档肉牛的技术在同行中首屈一指。 2009年因上海销售店受注水肉影响而关门了,对张文华打击很大,但他永远相信消费者永远认可的都是好产品。他考察了全国各地牛羊资源环境,最终选定青藏高原作为末来发展的生态绿色生产基地。在青海省海北州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引导下,收购了海晏、门源、刚察三县原草原兴发的三家肉食品加工厂。2011年在海晏县立项投资1.14亿元征地326亩,成立了青海夏华肉食品有限公司和海晏县金银滩肉牛羊标准化示范牧场,建成年屠宰30万只肉羊、5万只肉牛的屠宰加工厂、建成10万只肉羊、3万头肉牛的科技养殖厂。 2011年,张文华开创了在大草原上建立了大型科技养殖场的先例,同时与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的曹兵海为首席的专家团队合作,针对牦牛肉发黑发柴造成牦牛肉在南方得不到消费者认可,张文华与专家团队对牦牛的年龄选育及饲养方式、科技屠宰、冷链排酸等多方位调整改变下,使牦牛肉鲜艳美观,入口留香,推动牦牛从传统养殖走向了科技饲养的进程,彻底改变了牦牛产业发展的格局及市场需求。同时中央电视台7套科技苑栏目编导与张文华共同拍摄了“黄牛给牦牛当老师”和“牦牛肉可以做西餐了”两部科技宣传片。通过两部科技片的传播,有效带动国内牦牛地区养殖模式,直接带动了牦牛的价值增效。 自古成功者多磨难。作为一名农民,张文华就是凭借自己不怕吃苦、不折不挠的干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不仅自己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更成为致富的时代楷模。如今,他通过近四十年的创业发展,培育成了宁夏、青海两家公司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被认定为国家商务部牛羊肉储备企业、国家民委民品民贸加工企业等国家、省、市、县的各项荣誉,培育了集优质饲草种植、饲料加工、规模育肥、生物有机肥天研发制造、全封闭屠宰、精细化分割加工、营销网络、特色餐饮连锁八位一体的现代肉牛全产业链的集团化企业。 集团旗下主要包括11家全资子公司,并且在青海、甘肃设立了7家原料收购加工基地;在上海、广州和成都等市建立了营销网络,加工的牛羊肉进入香港、约旦、黎巴嫩等国际市场。 张文华致富不忘乡邻,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用爱心回报社会。每逢节假日,他亲自到离退休老职工和村里五保户家里慰问,送去温暖;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家乡建设、困难职工、捐资助学、“圆梦行动”、慈善捐赠、一对一帮扶等公益活动,都有张文华的身影,累计捐款捐物200多万元,默默奉献着,因此被自治区、市团委授予捐资助学“先进集体”。 张文华在努力奉献的同时,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百名流通经纪人”、“宁夏杰出青年农民”、“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自治区劳动模范”、“宁夏特色产业领军人物”、“优秀青年企业家”、“五四青年奖彰”获得者等等诸多荣誉;同时兼任中卫市政协委员、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中卫综合试验站站长”、海北藏族自治州人大代表、宁夏牛羊产业协会副会长、宁夏企业家协会理事、宁夏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加工企业协会副会长、宁夏肉类协会会长、宁夏食品协会执行会长,中卫市爱心助学协会副会长、中卫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卫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以产业报国为己责,以服务社会为己任”,这是张文华的经营理念,也是他的奋斗目标,未来他将走得更稳、更远。
|